日前,在三联大厦北面不足五十米的三联家电商场,记者看到,在三个楼层,顾客寥寥无几,偌大的楼层鲜见顾客的身影,不少品牌区域连促销员都没有。即使一楼本应该人流量很大的手机、数码区域,顾客也是稀少。在同一时间,记者从仅隔几十米位于泉城路的三联商社内看到,顾客还是不少,与北临的三联家电商场相比,显然人气要旺不少。
这种相对惨淡的场面让三联家电商场的员工也颇感无奈。在采访中,一些营业员表示,现在商场里人气不理想,比以前在泉城路差很多,他们现在也很苦恼,而且许多顾客都持怀疑态度。其实也不能埋怨顾客,毕竟三联家电从十几层的高楼里搬进只有四五层的小楼,让大家对三联家电商场存在很多疑问,对其缺少信任也能理解。
“现在三联家电商场虽然宣传要主打中高端,但从装修、布局等购物环境来看,并不是很理想,与原来老三联家电商场那种注重细节化管理的思路形成了鲜明对比,”一位张姓消费者分析,与位于泉城路的三联商社相比,显然环境更要逊色不少。
经营的不尽人意也能从经销商方面反映出来。一位家电企业的负责人表示,他们在三联家电商场里的销售可以忽略不计,量太少了。在与记者的交流中,不少经销商对三联家电商场的前景表现出不乐观的忧虑。
“从表面上来看,两个三联品牌的家电商场虽然相隔只有四五十米,但是三联商社位于泉城路家电商圈,自然人气要旺一些,潜力更大一些;而三联家电商场却处于商圈边缘,在地域上没有多少优势。”一位业内人士分析,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内部管理问题,比如购物环境、细节管理等方面,只强调位置是比较片面的。
刨除这些客观因素,三联家电商场面临着更多的风险,到底三联家电商场能走多远还是个未知数。据了解,三联集团旗下的大部分产业目前都举步维艰,在网络上三联集团的全部资产已被冻结、三联集团面临破产、申请破产的消息也是满天飞,这也为三联家电商场的经营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另有媒体报道,近日,三联商社小股东再诉三联集团商标侵权。有律师认为,三联集团不仅侵了*ST三联的商标权,同时也造成同业竞争,这与三联集团在重组“郑百文”(三联商社前身)时的承诺相违背。业内人士分析,如果三联商社小股东胜诉,那么三联品牌自然就会落入国美控股的三联商社,三联家电商场不可避免地将落入尴尬境地,面临着换名字或能不能继续经营的风险。